当前位置:首页>京温要闻>京温快讯(2022年第17期)
新闻聚焦
京温快讯(2022年第17期)
2022-06-14

【部委政策】

工信部:五大举措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就下一步将采取哪些举措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表示,

一是加强情况排查,集中力量化解。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工程、货物、服务所形成的账款拖欠,5月底前,各地区、各部门要完成全面排查,并建立台账,加大集中化解力度。对于无分歧欠款,要发现一起清偿一起,如果确有还款困难的,6月底前必须要提出明确的还款计划和还款方式。对于有分歧欠款,要推动协商解决或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工信部也对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

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压实主体责任。本次专项行动设立了协调小组,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组长单位,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资委、银保监会为副组长单位,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落实。压实地方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各省对本地区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要负总责,明确具体措施、时间节点,限期办结。各有关行业部门和监管部门要督促指导地方,积极做好本领域拖欠化解工作,加强对所监管对象的监督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予以处理。

三是加强信息披露、强化约束惩戒。建立拖欠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大型企业、大型上市公司逾期未支付中小企业账款情况的信息披露,做好商业汇票逾期信息披露工作。2022年,国务院大督查、减轻企业负担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综合督查,将对各地方防范和化解拖欠工作情况做重点督查。强化考核与监督,严格落实压缩非刚性支出等限制措施,加大对相关责任主体及责任人的问责和惩处力度。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典型案例予以曝光,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四是加强源头处理、健全长效机制。

【京城速递】

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利用新规公开征求意见

北京市市城市管理委联合相关市级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全面鼓励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广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推进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建造模式,最大程度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工程渣土实施直接利用,优先用于土地复垦、土壤改良、绿化造景和矿坑修复等生态建设修复工程。工程泥浆采取就地资源化处置方式实施处理,无法就地处置的,经晒干后与工程渣土协同利用。工程垃圾中的金属类弃料直接回用工程,无机非金属类弃料进行资源化处置加工为再生建材。拆除垃圾鼓励设置临时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进行处置。二、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装修垃圾,应按就近原则选择具备装修垃圾分拣或处置能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场进行处置。相应的运输处置费用,由装修垃圾产生者承担。建筑垃圾还将大力推进资源化综合利用。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细化调整为就地处置设施、临时处置设施、永久处置设施。除核心区外,每个区应具备不少于2—3处永久(或临时)性处置设施。除了将试点放开土方自主循环市场,还将强制应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使用政府财政性资金以及国有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建设工程,在符合设计要求及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在指定工程部位应用尽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最低不少于10%。针对使用政府财政性资金以及国有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在施工程,应及时进行设计变更、工艺调整。

 

北京市鼓励各区出台金融机构奖补政策激励机构扩大信贷投放

5月19日,北京市金融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及北京银保监局三部门联合正式下发《关于加大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建立“融资纾困直通车”工作机制的通知》。

一、北京将研究建立北京市普惠(中小微)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为符合条件的各类政银(担)合作产品提供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此外,鼓励各区出台金融机构奖补政策,激励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信贷投放。其中,关于“加强配套支持”中的“监管政策支持”内容,明确提出,将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量”“价”的差别化监测考核制度,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优化考核,激励担当作为、敢贷、愿贷。同时,通知显示,将灵活资金用途。“贷后管理适度放宽,除生产经营外,允许企业用于支付员工工资等用途,但资金不得用于企业分红、高管人员不得用于提高薪酬。”

二、另外,将加强财政、金融协同。具体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发挥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企业续贷受理中心、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创信融”等现有机制平台引领作用,用好首贷企业贴息和担保费补助政策。二是鼓励各区出台金融机构奖补政策,激励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信贷投放。三是研究建立北京市普惠(中小微)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为符合条件的各类政银(担)合作产品提供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

三、通知还显示,北京也将建立精准帮扶企业名单库。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将结合“首贷户拓展”专项工作,定期向各区批量推送潜在首贷企业,各区进行核验,提高精准度。此外,针对企业融资需求,北京将建立梯次服务机制。

【他山之石】

广州市试行政府部门首席法律顾问制度

广州在全国率先试行政府部门首席法律顾问制度,使法律顾问参与决策过程、提出法律意见成为依法决策的重要程序。

保障首席法律顾问“全覆盖”。广州市于2021年11月制发加强法律顾问工作有关文件,指引全市具有行政执法权的市政府部门于2021年底前试行设立首席法律顾问,并向市司法局备案。针对未落实到位的少数部门,市司法局专门发送提醒函,明确首席法律顾问制度纳入法治广州建设考评指标体系,督促限期设立,确保政府部门首席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首席法律顾问负责统筹协调本单位的法律顾问工作,以分管领导或者承担法律顾问工作的内设机构负责人为主要人选,拟担任法律顾问的人员应当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或者律师资格。首席法律顾问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备专业的法律素养,有利于全程参与本单位法治政府建设各领域和各环节。在依法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基础作用,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决策风险,保障决策行为在法律框架内规范运行。

【时事观察】

建筑垃圾市场现状分析及行业前景预测报告

一、目前中国建筑垃圾具有以下特点:(1)数量剧增。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和建筑产业的持续升温,大量旧建筑拆除和新兴建筑物的建造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2)成分变化。随着建筑材料的大量应用,建筑材料的组成成分趋于多元化,但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砖瓦仍占主导地位。建筑垃圾在城市垃圾中属危害程度较小的部分,只要合理利用就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从垃圾产生的空间而言,建筑项目具有固定场地,产生的垃圾较为集中;从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看,项目开工到竣工完成是排放垃圾的主要时间,且建筑物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物最终会变成建筑垃圾,其产生具有阶段性,易于初步的收集管理;在回收处理方面,相较生活垃圾产生的不确定性、随时性及种类难以区分等问题,建筑垃圾收集处理的难度较小,并且伴随垃圾处理技术的进步,很多建筑垃圾都可以转化为可用资源,带来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有效开发后,中国的建筑垃圾利用率最终可达95%以上,若2020年这些建筑垃圾如果能够转化为生态建材,可以创造万亿元价值。

二、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最为有效、最环保的方式也就建立专门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市场。但是,就目前来说,很多城市没有建立这样的管理市场,市场之间存在着不公平的竞争或是政企不分的情况。同时,很多现有的垃圾处理企业没有相应的技术处理建筑垃圾,且本身的生存有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在建筑垃圾处理技术上还有待改进。除此之外,就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地、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导致建筑垃圾的处理不全面、不彻底。1、完善管理机制和法律法规。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法律法规是保障城市建筑垃圾得以妥善处理的前提保障。因此,相关部门,比如环卫部门要针对当前的建筑垃圾处理状况制定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同时建立完善健全的管理机构,落实责任,加强市场的管理,为建筑垃圾的处理提供可行的方法。最大程度地保证城市建筑垃圾得到妥善处理。同时在处理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2、提高施工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意识。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筑垃圾产生的源头,加强施工企业的环保意识,在建筑的过程中,尽可能低的减少建筑垃圾,对一些材料要做到循环使用,同时,建筑施工单位要重视建筑垃圾对城市的危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同样要提高对建筑垃圾处理意识,要意识到建筑垃圾对城市的危害,并在实际工作中关注建筑垃圾的处理情况和处理进度,大力宣传环保教育,充分行使政府职能,深入到建筑垃圾处理工作中,从而改善建筑垃圾的出现现状。3、加大资金扶持,提高建筑垃圾重复利用率。垃圾只要经过妥善处理和再加工,同样可以二次利用,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建筑垃圾从回收到再利用的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扶持和技术的支持。所以,建筑垃圾处理企业、政府部门和科研单位应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研发最新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这过程中,政府部门处于核心地位,要全面协调各方关系和权衡利益,在科技研发和垃圾处理上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利用高新技术将建筑垃圾循环使用,同时建立统一有效的市场循环机制。进而改变建筑垃圾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从而真正实现进行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返回顶部 下一篇